找准切入点着力点 做好凝聚共识工作
加强思想政治引领、广泛凝聚共识,既是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新使命,也是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课题。全国政协出台《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》,为各级政协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、广泛凝聚共识指明了方向。市县政协身处基层、贴近群众,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,积极探索创新制度化的平台载体,确保凝聚共识工作有抓手、能落地、见实效。 一、健全落实学习制度,以读书学习聚共识 政协作为政治组织,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,把学深悟透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中之重。 统筹制定年度学习计划,健全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,主席会议集体学习、常委会会议专题讲座、专委会座谈讨论、委员学习培训等相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,通过带头学、示范学、引导学、推动学,让委员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,推动委员履职能力和议政建言水平持续提升。 要突出重点、抓住重大事件契机,探索成立政协宣讲团,有计划地用好“政协讲堂”“委员阅读角”和微信公众号、委员交流群等平台,全面加强对党中央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理解,加强对界别群众的思想引领,不断提升凝聚共识效果。 二、健全落实联系制度,以团结联谊聚共识 坚持定期联系走访,可以进一步密切关系,及时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、帮助解决最现实的问题。 健全并落实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、常委联系委员、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,定期开展专委会主任与界别召集人谈心谈话、界别召集人走访联系界别委员等活动,着力在一些风险点、关切点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。 引导广大委员发挥自身代表性、影响力,运用调研视察、小微协商、座谈交流等履职方式,有计划地开展联系群众的走访活动,真正深入群众察民情、听民声、汇民智,灵活有效地开展凝聚共识工作。 更好发挥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,加强与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的交流合作,进一步畅通其意见诉求表达渠道,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,找到最大公约数、画出最大同心圆。 三、健全落实协商制度,以建言资政聚共识 以协商聚共识、以共识固团结,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,体现了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效能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,政协协商要更加注重协商质量的提升,坚持商以求同、协以成事,努力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识。 以委员培训为重要抓手,在市县政协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中嵌入协商元素,培养造就懂得协商文化的新时代政协委员。 坚持调研在前、协商在后,采取灵活多样的调研形式,涉深水、破难题,提升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为高质量协商提供保障。 健全协商规则,协商前围绕议题开展学习,实现协商议政、统一思想有机融合;协商中保证交流互动时间,在建言成果、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、一体落实;协商后加强宣传报道,讲好政协履职故事,广泛传播正能量。 四、健全落实问效制度,以真抓实干聚共识 把“建议得好”转化为“建议落地”,有利于持续凝聚各方共识,以实际成果增强委员和群众的认同感、获得感。 跟踪问效要有制度,比如建立“月有调研视察、季有常委会通报、半年有专题报告、年终有工作评议”等监督机制,实现问效的制度化、常态化。在落实方面,从承办部门、落实内容、落实程序、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,由政协相关专委会全程跟踪成果报送、转化落实、成效督查、情况反馈、资料归档等事宜,让政协意见建议实现闭环管理,推动实现良性循环。 开展跟踪问效延伸履职链条,对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“两支队伍”建设提出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,有利于政协委员务实建言,有利于机关干部实干笃行,有利于更好发挥政协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。 (信息来源:《四川政协报》2024年8月8日第3版 作者系阆中市政协主席、党组书记 陈绍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