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市政协推动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提质增效——架起“连心桥” 协商“解南事”
“顺庆区政协创新打造‘政协协商文化长廊’‘同心苑’‘烟火顺庆·凝商聚力’委员工作室三大阵地,有效拓展‘有事来协商’工作覆盖面”“营山县政协发挥懂经济、懂税务委员作用,搭建工业园区协商平台,助力企业完善现代财务制度”……近日,在南充市政协召开的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专题研判会上,市政协联谊委及各县(市、区)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地扎实推进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提质增效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做法。
今年以来,南充市政协各级组织对标对表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做实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的部署要求,突出“提质增效年”履职主题,已组织开展小微协商活动181场,助推解决问题300余个,形成了一批质量高、效果好、可复制的协商成果,促进了政协履职效能整体提升。
会后,市政协联谊委立即组织专题调研组,前往各县(市、区)开展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调研。
“经过调研,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开展‘有事来协商’工作的方式、特色、成效、问题等被逐一收集上来,市政协在此基础上印发了进一步提升‘有事来协商’工作质效的相关《实施意见》。”市政协副主席黄雪梅说。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进一步推动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提质增效,要在“优化协商平台设置”“深化协商内容”“转化协商成果”等6个方面持续发力。“探索创新协商方式”也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,特别鼓励“要在相对集中时段开展‘有事来协商’活动,为基层减轻负担”。
“根据《实施意见》,市政协将4月和11月设为集中协商月,今年已开展的181场小微协商活动中,有近80%集中在4月。由此,基层政协有了更多时间开展其他重要工作。”黄雪梅表示,市政协还坚持实事求是,不硬性规定基层政协开展小微协商活动的次数,仅通过编印典型案例和工作动态的方式予以正向激励。
创新,不只在于设立集中协商月。将小微协商和重点提案督办合并办理,也是《实施意见》鼓励探索的一项新举措。
3月,营山县政协将重点提案《关于增添宏盛小区、兴盛小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议》作为协商议题,组织开展了一场小微协商活动。当月底,这场协商活动的成果在县政协的督办下成功落地,居民们期盼多年的体育健身设施被安装到位。此后,无论清晨还是傍晚,相关居民小区内总能看到一个个挥汗如雨、健康快乐的动态身影。
“将切口小、操作性强的提案以小微协商的方式进行督办,既不增加专委会工作负担,又能取得务实效果,可谓事半功倍。”对于“协商+提案”这项创新举措,营山县政协提案委主任张洪赞赏有加。
聚焦发展 服务大局成色更足
南充市嘉陵区是全市茧丝绸产业的主要集聚地,拥有规上丝纺服装企业18家,初步形成了桑、茧、缫丝、织造、印染等完整的丝纺服装产业链。2023年,全区丝纺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3亿元。
年初,嘉陵区政协“嘉企议事会”委员联络组成员在走访中发现,该区丝纺服装产业园内的企业面临较大用工缺口,日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。
如何发挥政协优势,助力丝纺服装企业尽快招工?带着这个问题,委员联络组成员先后走访园区企业8家,发放调研问卷25份,召开座谈会2次,梳理收集劳动用工问题3项,力求把症结找准、为发展聚力。
3月13日,“嘉企议事会”委员联络组召开“有事来协商”会议,邀请嘉陵区就业服务管理局、嘉陵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及丝纺服装企业、劳务公司、政协委员代表等齐聚一堂,共商用工难题破解之道。
协商会上,各方有序发言,意见充分表达,最终达成两项共识——相关部门做好就业指导服务,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,同时完善园区交通、教育、娱乐等配套设施,改善员工工作环境;用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,优化薪资福利制度和绩效管理体系,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会后,委员联络组积极协调各方加快协商成果办理落实,同时汇聚委员智慧力量,助力搭建线上线下用工平台,帮助嘉陵丝纺服装企业成功招工300余人,既“解近渴”又“汲远水”。
阆中市石滩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积极搭台,助推印镇山村建起首个银杏叶烘干房,每年带动银杏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;南部县政协在万年镇柑橘产业园搭建协商平台,助力5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……今年以来,市政协持续推动协商平台进厂区、进园区、进景区,广泛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建议,助力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“有事来协商”工作更好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推动‘有事来协商’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开展,持续优化协商范围、议题选择及协商流程等,将其内化为政协履职的常规工作,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、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廖伦志说。
(信息来源:《四川政协报》2024年7月16日第1版 徐昌波 马 锐)